2025年10月14日是第56个世界标准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在佛山召开广东省标准化创新发展会议并举办世界标准日宣传活动,加力推动广东标准化事业创新发展。

现场首次发布广东省标准化创新发展十大优秀案例。优秀案例聚焦芯片、光伏能源、新能源汽车、循环经济等领域,展示创新成果转化为先进标准并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广东省标准化创新发展十大优秀案例
案例一:国际贸易检验检疫电子证书国家标准制定与应用
申报单位:深圳市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推荐单位:海关总署广东分署
深圳市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牵头制定国家标准《国际贸易业务数据规范检验检疫电子证书数据交换》(GB/T 39459-2020),构建我国检验检疫电子证书包模型,统一数据结构和交换规范,填补了海关电子证书签发与国际联网核查领域的技术空白。该标准通过深圳海关试点应用,实现入境货物100%电子签发,流程节点由14个减至7个,平均提速60%;后在全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及国际核查系统推广,已被20余个国家和地区采用,每年为全国外贸企业节约成本超3.6亿元,有效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与标准化水平。
案例二:规则耦合 智链未来 以标准软联通锻造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出海新标杆
申报单位: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
推荐单位: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围绕“国际标准化(引进来)”和“标准国际化(走出去)”双主线,通过“六新”举措助力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从“产品出海”迈向“标准出海”:以标准化托举南沙“五港联动”形成产业合力,以AI赋能一站式国际标准化技术服务,以经贸规则推动中国标准走进发展中国家。在提升产业效能上,推动产业出海规模突破200亿元;在创新标准化生态上,形成获国家总局关注及央视等媒体报道的“双线推进+智能比对+生态协同”可复制推广模式。
案例三:广东省自然教育标准化体系建设与推广
申报单位: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推荐单位:广东省林业局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牵头构建全国首个省级自然教育标准体系,研制发布11项标准,涵盖基地建设、课程设计、人才队伍等全链条环节。创新提出“6个1”建设模式和“用户-场地-课程”适配的UPC规划方法,形成“政府主导+科研支撑+基地落地”的协同机制。体系推广后,全省基地游客数增长231%,课程满意度达100%,设施满意度显著提升,培养从业人员360余名,开发课程教案900多项,并辐射至多个省份,为全国自然教育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广东示范”。
案例四:创新性解决卡脖子芯片封装基材标准难题
申报单位: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导制定全球首个国际标准《IC载带基材》(IEC 61249-2-51),突破国外企业对智能卡产业链关键材料的长期垄断。结合产学研协同和专利标准化策略,将中国自主知识产权融入国际标准。该标准推动IC载带基材从完全依赖进口到占据全球25%市场份额,采购成本降低30%~50%,交货期从2~3个月缩短至1个月内,显著提升我国在半导体封装材料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技术竞争力和供应链安全性,为高端电子材料国产化与国际标准突破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案例五:光伏回收国际引领,绿色标准赋能更新
申报单位:水发兴业能源(珠海)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珠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水发兴业能源(珠海)有限公司主导制定全球首个光伏组件回收国际标准《建筑玻璃-光伏建筑一体化组件回收通用技术要求》(ISO/TS 21480:2021),系统规范BIPV组件回收流程与关键材料回收率要求,填补该领域国际标准空白。同时主编1项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参编1项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构建覆盖“报废判定-回收-再利用”的全链条标准体系,推动光伏回收行业从粗放型走向集约化、标准化,为全球光伏回收提供中国方案,增强我国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国际话语权,为新能源产业绿色循环发展和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与示范引领。
案例六:潮州菜标准化建设及应用推广项目
申报单位:潮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推荐单位:潮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潮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创新构建“政府+院校+协会+名厨”四方联动机制,系统推进潮州菜全链条标准化建设。参与研制相关地方标准5项、湾区标准26项、团体标准307项(含菜品232项、小食52项、基础标准23项),建成5家“潮菜湾区标准示范店”,并通过名厨讲座、实操培训等方式推动标准应用与产业融合。2024年,潮州菜标准化建设及应用推广项目荣获国家中餐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成为全国7个获奖项目之一,有效促进潮州菜传统技艺传承、品质提升、文化传播及产业高质量发展。
案例七:以标准化重构二手IT设备全生命周期价值链
申报单位:凌雄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
凌雄技术(深圳)有限公司通过标准化建设重构二手IT设备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参与制定《二手电子产品可用程度分级规范》(GB/T 45656-2025)等多项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填补领域空白。公司创新数字化闭环DaaS模式,实现设备从回收、翻新到租赁、运维的全流程可追溯与标准化管理,提升运营效率,降低坏账率和碳排放。2024年设备订阅量超617万台,减少社会碳排8.37万吨。其标准化实践推动企业自身成长,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循环经济模式,助力中小企业降本增效和绿色转型。
案例八:广东省机关事务(国有资产)标准化试点
申报单位:广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推荐单位:广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广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以省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出口”管理为重点,开展标准化试点项目,构建涵盖基础通用、业务、监督和信息化四层的国有资产处置标准体系。项目首创“同层级/跨级次+土地房屋/非土地房屋”双维分类模式,实现“一情形一标准”,并将标准嵌入“广东智慧机关事务一体化平台”,实现全流程在线办理与监督。标准实施后,资产处置规范性评分从87.14提升至91.27,总体满意度达97.67%,已在112家主管部门的1201家单位推广,有效提升管理效能和规范性。
案例九:锂电池黑粉国标打通跨境资源通道
申报单位: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制定国家标准《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GB/T 45203-2024),首次明确黑粉作为“再生原料”而非“固体废物”的属性。针对行业检测瓶颈,企业创新研发专用化学分析方法,显著提升海关查验效率和准确性。该标准为跨境贸易提供了权威依据,推动海外黑粉资源合规进口,并获生态环境部等部门配套政策支持,形成“标准-政策-海关”三位一体监管体系。目前,首批再生黑粉已顺利通关,预计每年可进口数十万吨,有效缓解国内资源供应压力,助力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和供应链安全。
案例十:集中收集规范化管理提升危险废物转运效率
申报单位:广东省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环境中心
推荐单位:广东省生态环境厅
广东省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环境中心牵头制定省级地方标准《危险废物集中收集单位规范化管理指南》(DB44/T 2580-2024),针对小微产废企业危险废物分布散、处置难、成本高等问题,规范了收集、贮存、运输及信息化管理等全流程要求。该标准推动“网格化”收集和物联网技术应用,实现危险废物“一码贯通”溯源管理,显著提升转运效率,使收运成本降低80%、时间减少83%。同时,标准助力扩大应急贮存能力,将更多小微企业纳入规范监管,有效支撑全省危险废物环境风险管控和收储运体系完善。
现场还举办世界标准日倡议活动,号召广东各大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团体以标准为纽带,汇聚政产学研社各方力量,构建开放、包容、互利的标准化合作生态,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广东智慧与担当。

活动中,省市场监管局、香港特别行政区工业贸易署、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及科技发展局共同公布了新一批27项“湾区标准”,涉及产业、营商、文化等方面。截至目前,三地已联合公布262项“湾区标准”,覆盖交通、水利、中医药、绿色生态、养老服务等36个领域。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查看27项“湾区标准”详情

湾区标准”在龙舟竞赛、志愿者服务方面助力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如:
WQ1-230《民间龙舟竞赛组织管理规范》统一了竞赛规则、安全准入与应急流程,为十五运注入“民间动能”,让散落在乡镇、河涌的千百条传统龙舟“一键”对接全运标准,实现了官方竞技与民间风俗的同频共振;
WQ1-229《龙舟活动中心建设规范》通过标准规范全民龙舟活动基础性场所建设,为十五运前后龙舟活动中心建设提供指引,以可持续的场地供给激活全民龙舟新热潮,促进全民龙舟运动发展;
WQ 1-252《大型活动志愿服务通用规范》对志愿者从“头”到“脚”的仪容、从“问候”到“服务”的细项、从普通观众到特殊群体的“全龄友好”场景进行了全面规范,让“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的志愿服务成为湾区志愿者的亮丽名片。
接下来,省市场监管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发挥标准化对高质量发展引领作用的部署要求,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释放投资消费潜力、“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推动广东标准化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中山市标准信息服务平台